面向国际飞秒光学频率梳的发展趋势,时间频率测量技术实验室自2009年起开始光纤光学频率梳的研制工作。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了掺Er光纤光学频率梳,填补了国内光纤光学频率梳的技术空白,增强了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所建立的光纤光梳实现了月以上时间的长时间连续锁定,同时完成可见光波段的扩谱,使掺Er光纤光梳的光谱范围覆盖到633nm、532nm等激光波长,以及各个光钟的钟激光波长,为我国国家波长基准的建设以及光钟的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该工作获2015年度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时间频率计量科学研究所科研成果
目前NIM守时钟组由13台氢原子钟和7台铯原子钟构成, UTC(NIM)与UTC的偏差保持在±5ns之内。2015年NIM被BIPM指定为APMP区域三个GNSS设备与时间链路校准的一类实验室之一,负责对APMP区域内二类实验室进行设备与链路校准。时间频率检测校准能力(CMC)总计34项,在国际计量局KCDB中列第二名。2016年守时实验室参与完成的“新一代国家时间频率基准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时间频率测量技术实验室自2002年起开始钛宝石飞秒光学频率梳的研制和应用工作,在国内首次标定了国家激光波长基准碘稳频633nm He-Ne激光器和碘稳频532nm Nd:YAG激光器的绝对频率,实现了直接溯源到铯原子微波频率基准的绝对光学频率测量,改写了我国长度基准单位“米”不能独立自主实现量值溯源的历史,填补了我国绝对光学频率直接测量能力的空白。该工作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