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电子计量科学研究所科研成果

2016年采用混合通道技术研制了50GHz至110 GHz的波导衰减基准系统。该基准系统由V波段和W波段的两个测量通道组成。当一个通道处于测量状态时另一个通道作为参考通道。 采用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两个通道中信号的隔离度,增加了衰减系统的测量范围。该系统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04~0.08)…
基于电容法、传输线法何谐振腔法建立了1MHz~40GHz频率范围内材料介电常数的测量标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加了国际材料介电常数测量多边比对。此外,提出了空气间隙自修正反演算法和双通道传输系数测量方法,有效解决了复杂形状材料和低损低介电材料的测量难题。…
EMC实验室200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实验室包含一间10米法半电波暗室和一间3米法全电波暗室,以及配套的各种设备,能够提供一个完整的无电磁波反射的测试环境,可以对计量器具、电子产品、汽车整车等开展各种电磁兼容测试。建成以来为我院电磁兼容、无线通信、…
天线是所有无线电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天线参数是国际计量局电磁学咨询委员会CCEM定义的无线电计量7个关键量之一。我院的大型计量级开阔试验场始建于2012年,能够满足我国30MHz~1GHz频段的各种常见天线参数的准确测量。 我院的开阔试验场金属反射面尺寸为60m × 40m,…
场地是无线电测量领域非常重要的设施。针对无线通信领域广泛应用的OTA暗室和微波电磁混响室的性能指标进行验证,保证场地能够符合标准的要求,能够溯源到国家标准,从而保证无线通信测试的一致性,有着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图9 移动通信OTA测试暗室校准 图10 混响室场均匀性测试
混响室时域Q值与频域Q值差别主要由天线损耗所引起的,基于混响室的非参考天线测量法,通过测量不同搅拌状态下的S参数计算Q值,从而计算天线的效率。 图8 基于混响室的天线效率的测量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设备抗击信道衰落的能力决定了系统的通信质量。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无线通信链路质量计量标准装置与溯源体系研究”,通过信道测量获取真实通信场景信道特性,并且基于微波混响室法构建可控、可稳定复现、可量值溯源的信道环境,在电磁混响室中模拟无线信道,评估通信系统抗击信道衰落的性能…
针对通信产业需求,先后开展了多项关键参量的计量方法和校准技术研究,陆续建立了GSM、CDMA、WiFi、Bluetooth、CDMA2000、WCDMA和TD-SCDMA、LTE数字移动通信综测仪校准装置,实现了仪表校准的自动化,提高校准质量和效率。 图1 数字移动通信计量标准装置
科研成果介绍 一.重大成果介绍 1. 脉冲波形参数计量 1.1 “Nose-to-nose”(NTN)校准技术的研究与建立 随着宽带示波器的广泛应用,为解决宽带取样示波器溯源的需求,基于“Nose-to-nose”校准技术,结合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研究建立了NTN脉冲波形参数国家基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