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与声学计量科学研究所科研成果

攻克了重力比对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了重力基准在时间上的链接技术,高精度区域三维重力网建立,重力比对联合平差技术,重力量值传递技术等,成功主办了2017年第十届全球绝对重力仪关键比对(CCM.G-K2.2017),形成了全球重力测量原点(也是世界上观测环境最好的重力参考点之一),…
研制了新一代转速标准装置,由低转速标准装置、中转速标准装置和高转速标准装置等3套装置组成,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低转速标准装置: 测量范围:(0.1~160)r/min 不确定度:Urel = 5×10-6 (k=3) 中转速标准装置: 测量范围:(10~40000)r/min…
ISO/DIS16063-45“内建校准线圈振动传感器的在线校准方法”是ISO/TC108(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技术委员会)制定的第一项振动在线校准国际标准,也是我国在振动和冲击计量领域主导完成的首项国际标准。 该标准明确了内建校准线圈振动传感器的标准校准方法,…
本项目研制的谐振式高加速度振动发生装置、控制系统、激光绝对法测量系统,实现了高加速度振动标准装置的全部配套,整体技术水平优于国外同类装置(见下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建立国家绝对法高加速度振动标准装置奠定了基础,可以推广到力学环境试验、先进传感器制造、航空发动机测试等领域。…
角振动计量是关系到旋转、转向、倾角等运动的动态计量范畴,属于运动学中重要的物理关键量计量校准。计量对象有角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有关旋转运动的传感器和测量设备,对我国航天航空、惯导、机器人、交通、机械制造等多领域有应用和促进作用。项目属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科技计划项目,…
本项目通过三轴向、现场和原位振动校准方法的研究,研制了三轴向振动标准装置、便携式低频和中频振动标准装置,初步建立了接近实际测量环境的实验室、现场、原位三位一体振动量值溯源体系,解决了接近实际测量环境的振动计量问题,保障了振动传感器在实际现场环境下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项目基于地震观测、地质勘探、环境监测、航空航天、精密制造以及结构和生物动力学等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超低频振动量值溯源越来越迫切需求的背景下提出。项目源于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2005年12月启动,2009年12月通过专家鉴定。项目自主研发了超低频(0.002Hz)、大位移(…
实验室开展了基于光学法的新一代水下声压复现研究,通过测量水中薄膜随水质点的跟随振动,将水声声压通过激光波长溯源至SI单位,实现对水听器的光学法绝对校准,有望实现水声声压量值的扁平化传递。目前,在(25 ~ 500) kHz频率范围内,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优于0.6 dB (k=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声学室开展了基于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和光子自相关解调的空气声声压复现研究,通过声质点振动速度的测量直接复现声压量值,被公认为可取代实验室标准传声器和互易法校准的新一代空气声声压基准,能够为实验室标准传声器、非标准尺寸及MEMS等新型传感器、声质点振动速度传感器提供原级校准,并适用于高温、…
为解决各种衡器的型式评价试验和量值溯源问题,执行OIML基本证书制度和OIML MAA框架协议(现OIML证书互认制度)要求,项目自主研制了衡器国际互认型式评价试验装置和耐久性试验装置等,将我国大型衡器的整机最大称量范围提高到3吨,相对不确定度优于5E-6(k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