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化学分析所)致力于建立国家量值源头化学成分量测量基标准体系,保证从100%的纯物质到十亿分之一甚至万亿分之一含量的物质能“测得准”;构建与国际等效一致的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完善国家化学测量溯源体系;开展国际合作和国际比对互认,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核心测量能力。
有机化学研究室
无机化学研究室
食品安全计量实验室
标准物质技术室
质谱技术研究室
1、有机化学研究室
有机化学研究室是从事有机化学领域计量的专业实验室,现有人员24人:在编17人,合同制4人,自主招生硕士3人;在编人员中博士8人,硕士6人,学士3人;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10人。室内下设:有机纯物质研究组、环境化学研究组、临床化学研究组、法庭科学及药物研究组、有机检测组。
主要承担的业务工作:
1.开展有机化学相关计量基标准及前沿技术研究,包括核磁共振法、凝固点下降法、有机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等基准或潜在基准方法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多年从事化学计量、标准物质、有机领域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承担科技支撑计划、基础性工作专项、基础条件平台、自然基金等国家重点项目,总经费逾1.3亿元;研制并申报国家级标准物质百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25项;发表论文124篇;论著1部、译著2部,分别为:《标准物质质量控制及不确定度评定》、《化学测量的质量保证》和《标准物质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在科研工作中,紧跟国际化学计量发展潮流,瞄准食品安全、临床等国家重点、热点领域需求,战略性选择高纯有机纯物质等核心测量能力为发力点,开展化学计量和标准物质研究,攻克有机成分量基准物质关键技术,带领团队为推动我国有机纯物质测量能力互认位居世界第一,并保持该领域国家源头计量标准互认的国际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序号
开展检定
项目名称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
依据检定规程
编号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基准试剂纯度国家基准装置是通过恒电流精密库仑法测定容量分析用基准试剂纯度的基准装置。库仑法是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通过对质量、时间、电流等基本物理量的准确测定和借助物质的摩尔质量、法拉第常数等基本常数对化学试剂的纯度进行测量,可直接溯源至SI单位,而不需要其它标准物质进行比较,因而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属于基准方法。
化学分析所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安全计量、标准物质技术、质谱技术实验室及所综合办公室。现有副高级以上技术人员49人;全所博士与硕士占比69.1%。
        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设办公室、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食品安全计量实验室、标准物质技术实验室、质谱技术实验室。
(一)开展化学计量科学基础研究,开展化学计量量值溯源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升化学计量基标准测量能力和覆盖范围。 (二)开展化学计量领域科学发展规划和战略的研究,以及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建设的研究。 (三)研究、建立、保存、维护化学计量国家计量基准、标准,研制国家重要有证标准物质。开展化学计量量值传递和溯源工作。 (四)开展化学计量基准、标准和标准物质的国际量值比对,实现国际等效。开展国内量值比对工作,承担化学计量技术机构考核、计量标准考核和能力验证工作,承担化学计量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评价工作。 (五)承担化学计量和标准物质领域国际建议、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承担化学计量和标准物质领域计量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开展化学计量和标准物质领域测量数据和方法的分析与验证。 (六)负责食品安全计量技术研究与标准物质研制,构建和完善国家食品安全计量溯源体系;承担相关国家质检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量值溯源工作,承担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及风险监测工作。 (七)开展对化学计量和标准物质领域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技术指导,承担对化学计量和标准物质领域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传真:010-64228400
科技成果
一、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原子量测量
以绝对质谱法测量了锑、铕、铈、铒、镝、锌、钐、钕8种元素的原子量,并已被国际采用作为新的标准值,代表了我国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 自1988年起,计量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原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开展了用质谱法测量原子量的研究,目前已建立了Li, Sb, Eu, Ce, Er, Dy, Zn和Sm等元素同位素丰度绝对测量法;先后测量了Sb、Eu、Ce、Er、Dy、Zn、Sm、Nd的原子量,八个元素原子量的测量值均已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同位素丰度与原子量委员会确定为国际新标准;而且还开展了同位素基标准测量方法的研究和研制同位素系列基标准物质,研制了Li、Sm、Nd、Zn同位素标准物质。Sb、Eu、Ce原子量新标准获得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Nd 同位素组成的绝对测量和Nd原子量国际新标准获得2005年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